您的位置: 首页 >分院基地>学会研究会>详细内容

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甘肃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敦煌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联合召开

发布时间:2016-12-12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出席会议并讲话,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中纪委驻交通部纪检组组长杨利民致欢迎词,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会长、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范鹏主持开幕式。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副会长、8455线路检测中心院长王福生,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副会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甘肃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晓兴教授、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副会长李并成教授分别主持了各单元研讨会和闭幕式。甘肃省委党校副校长李润强,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顾问、省社会科学院穆纪光研究员,学会副会长郑炳林教授、颜华东教授出席了会议。学会秘书长马廷旭,副秘书长韩雅芳、王灵凤、李君才、孔敏、成兆文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兰州城市学院、陇东学院、河西学院、甘肃师范学院、甘肃省委党校、8455线路检测中心、敦煌研究院等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甘肃省传统文化研究会的会员代表以及来自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等媒体的新闻记者共计约200人。

11.png

    连辑部长的重要讲话,首先由近及远,举重若轻、娓娓道来,逐步梳理了敦煌充满生机的发展现状及其厚重、辉煌历史,认为敦煌哲学学会对敦煌文化进行了理性的、学术的、哲学的研究,提升了敦煌文化研究的层次和格局。连部长指出作为“世之显学”,敦煌学自然应该普世性地面对社会、面对现实的问题,不仅要回溯过去,还要瞭望未来。敦煌先人创造和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开疆拓土的英雄主义文化,二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合文化,在敦煌,过去的历史主题和现代的时代主题是何等的契合。敦煌壁画里有和谐、阳光、正面、快乐,色彩明亮,战争、饥饿、欺诈、虚伪不是敦煌文化需要的东西,古人用11个世纪的时间把正能量的文化画在了莫高窟,这就是包容、合作、共赢,也正是敦煌哲学需要关注的东西,应该在对感性材料进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从哲学的高度更理性地、更高层次地、做更综合的研究。连部长认为杨利民、范鹏及其他作者的相关论文:(1)有对敦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2)对敦煌、对家乡有极为深厚的感情;(3)有哲学的专业背景、眼光和标准;(4)敦煌哲学确实填补了敦煌文化发展的一个空白,是敦煌现代文化或者说当代文化的一个新的标志;(5)方法是科学的、可行的;(6)敦煌哲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有一个开放、包容的得体姿态。针对敦煌哲学应该如何往下做的问题,连部长提出:(1)要进一步处理好敦煌哲学与敦煌学其他学科、文化的关系;(2)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入手,理清敦煌哲学的研究范畴,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觉悟和眼界,最核心的是解决我们的认识问题;(3)对人的生命做终极性地观照;(4)希望敦煌哲学可以为敦煌学、敦煌文化、敦煌美术、敦煌宗教等提供更好的研究方法,哲学要为敦煌做的,就是让客观的敦煌主观化、让实践的敦煌理性化、把社会的各门类的敦煌哲学化;(5)敦煌哲学要和“一带一路”高度契合,要有时代使命。

    杨利民名誉会长在致欢迎词时首先代表省敦煌哲学学会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表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的到来使大家深受鼓舞。他指出学会在理事的领导下,在会员的支持下,顺应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潮流,为敦煌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利民对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过去三年的工作作了总结:(1)积极开展学会的学术活动,促进敦煌哲学学术活动走向深入;(2)省敦煌哲学学会学习弘扬敦煌学的学术传统,在敦煌哲学的学术积累方面取得了成绩;(3)学会主动与学术刊物合作,力推本学会优秀论文的刊发,在全国百强社科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发表论文,其中有四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引起学界的广泛专注,从而推动敦煌哲学走向深入;(4)随着学会的不断发展,有大批年轻学人积极靠拢;(5)着力培养人才,壮大队伍,共同推动敦煌哲学研究事业的稳步发展,三年来,队伍不断扩大,研究力量不断充实,分布十分广泛。

    范鹏会长在会议上做重要讲话,首先谈到了他与会的三点感受。感受一:前辈可敬,后生可畏。感受二:敦煌是一个文化辐射源。感受三:问题和成果都是我们成长的原点。其次,对敦煌哲学学会过去三年的工作进行梳理。敦煌哲学的倡导者、学会的发起人率领核心团队、吸引敦煌学者一起参与展开的自觉探索。杨利民名誉会长指导核心团队展开了理论奠基和学科初创,有力坚守了敦煌哲学的哲学性;敦煌学著名学者颜廷亮、穆纪光、马德等人从本源发力不断靠近敦煌哲学,有力支撑了敦煌哲学的敦煌性;敦煌哲学兴趣小组在会长(我本人)的支持与参与下逐步走上轨道,有效探索了敦煌哲学学术团队的一种存在方式;学会秘书处在马廷旭秘书长带领下联络同仁、撰写重头文章、编辑出版两本论文集,学术平台建设扎实起步。然后,范鹏会长就进一步深化敦煌哲学研究提出几点思考。敦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敦煌文化,但必须从敦煌学的成果入手“接着讲”;敦煌哲学既是发现性的实在性的哲学,同时也是建构性的哲学,“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发现”是一条可靠的路径;关于敦煌哲学的性质,我们坚定了“既是中国哲学的,又是敦煌学的”这样一个最为直观的判断的信心。敦煌哲学如何可能与怎样可行的问题有了更为具体的支撑——“欲返本而开新径”在返本上更加坚定明确,在开新中渐行渐近;“守敦煌而悟大道”在“守”中对敦煌性认识日益具体,在“悟”里对其大道的理解越来越具有哲学的味道与敦煌的性质;“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对象域也渐成共识;“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中国哲学精神在敦煌哲学中通过各方趋近也日渐引起真正的关注与具体的阐发;“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品格既仍在起步养成中,也已有相当之体现。最后,范鹏会长指出,敦煌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一种特殊呈现形态。可以说,它具有一维的文字,二维的图像,三维的雕塑,四维的洞窟,五维的文化,而在此基础上提升和建构的哲学思想则可以称之为六维,如此或将是我们探索敦煌哲学的一个有益途径。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分三个单元开展论文的交流与讨论。第一单元由省敦煌哲学学会副会长、省社科院王福生院长主持,五位学者报告了自己的论文:王晓兴《以读〈孟子〉为例谈谈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指出,关起门来研究中国哲学恐怕是没有出路的,真正的中国哲学应该扎根、入手的地方,是人类共同的思考;李并成《敦煌争奇作品中的哲学思辨》,从《孔子项托相问书》《茶酒论》《燕子赋》《晏子赋》《庐山远公话》等敦煌唐五代时期“争奇文学”作品中寻找哲理思考与有益启示;李润强《唐代敦煌民间的分家析产制度及其社会价值观分析》,从敦煌文书中唐代通用分家文书S.4374《分书(样式)》及分家时实际订立的文书S.11332P.2685等具体材料为主,深入分析唐代敦煌民间的分家析产制度及其折射出的时代社会价值观;杨富学《儒家忠孝思想在回鹘中的传播与影响》,分析指出回鹘孝道观的形成过程即是回鹘人的儒化过程,形象体现了儒家文化及孝道观对回鹘人的深远影响;蔺海鲲《敦煌佛教哲学:从天国走向人间》,分析说明敦煌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思辨方式和践履路径均展现出与原有佛教哲学的差异,具有鲜明的本土化、人家化特征。

    第二单元由甘肃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晓兴教授主持,七位学者报告了自己的论文,分别是:谢亚洲《政治观念与共和国价值建构》,通过政治学角度思考敦煌哲学;王强《援景入儒初探——景教中的宋明理学》;刘银军《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问题思考》;李晓春《儒家心性论的发展与本体论的重建》,认为心性论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基,阐述了中国心性论发生、发展的脉络,主张重新构建其与本体论之间的关系;岳峰《莫高窟壁画中的莲花图像——从图像学到符号学的视角》,阐述了敦煌壁画中莲花图像展示和演变的过程及其所代表的符号学特征;冯培红《唐五代敦煌佛教与大族社会》,从敦煌文献敦研322入手,讨论敦煌大族在莫高窟竞相开凿家窟的盛况,分析指出莫高窟“家窟”是佛教与大族的典型结合,敦煌大族抄写了大量佛经以求供养,家族化的信仰导致出家成风,僧尼比例远高于中原,大族僧尼担任各级僧官,垄断了僧界权力,对其研究有助于增进了解唐五代全国范围内佛教与地域社会的关系;买小英《敦煌放妻书之伦理观念管窥》,指出敦煌文书中的放妻书反映了敦煌民众处理离婚关系时秉持的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既反映了其对中国传统伦理价值定位的肯定,也反映出敦煌地区民众的理念与行为深受自身地域文化的影响。

    第三单元由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副会长李并成教授主持,七位学者报告了自己的论文,分别是:贾应生《建构的敦煌哲学与敦煌哲学的建构》;张多勇《从〈唐狄梁公之碑〉看狄仁杰对范仲淹忧乐观的影响》;陈声柏从五个方面分析敦煌哲学——哲学在中国定义上的敦煌哲学、“敦煌的”哲学、敦煌地区有特色的某种观念、用某种哲学观念去分析观念、通过文献分析敦煌地区的哲学观念;成兆文《敦煌哲学与思想之种——兼对敦煌哲学是发现还是建构争论的回应》;马俊峰《图像·符号与意义》,通过对榆林窟25窟的分析,从图像与景观、视觉与思想、符号与定义三个方面阐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徐晓卉《试论古代敦煌社会的消费观念》;马桂芬《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问题》。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