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重大项目>蓝皮书>项目成果>详细内容

《2021文化旅游业蓝皮书》发布词

发布时间:2021-01-20 浏览次数: 【字体:

13.jpg

 

2021文化旅游业蓝皮书》发布词      

侯宗辉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曾经一度给文化旅游业按下了暂停键。但甘肃文化旅游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时代“答卷”,呈现了逆流而上的蓬勃生机与“靓丽”风景。总体而言,2020年甘肃文化旅游业发展在以下八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是文旅产业复苏回暖显著。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甘肃聚焦企业纾困,加强产业项目建设,策划“你是人间四月天”“陇上花开·乡约甘肃”等活动,成立甘肃文旅企业家俱乐部,开行“环西部火车游”专列,有序推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如期召开“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国际论坛等务实举措,全省文旅产业实现了有序复苏,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向好发展。    

二是乡村旅游发展异军突起。甘肃省7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乡村旅游占据全省文化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2020912日,全国乡村旅游与民宿工作现场会在兰州市榆中县召开。截至目前,已建成30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田园综合体,推出60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生态产业的排头兵、脱贫攻坚的突击队、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三是文旅助推脱贫成效明显。2020年初,省文旅厅通过安排文旅产业扶贫带动项目资金、提前下达旅游专项资金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全省设立的106家各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已经吸纳就业人口5083人,8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纳入全国消费扶贫产品目录和数据库。全省文化旅游业累计带动55.46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创造了“美丽战胜贫困”的生动样板。    

四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2020年,全省拨付“戏曲进乡村”演出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费等累计8000多万元。截至目前,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907万人次,文化馆年服务2303万人次,全部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既定任务。完成金昌、张掖、白银等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乡村舞台”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成了659个乡镇数字文化驿站、744个村级数字文化服务点。    

五是文旅创作演艺全面复苏。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创排展演的方式,创作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抗疫文艺作品3600多部(幅)。《又见敦煌》《回到张掖》等文化旅游驻场演艺逐步常态化,《天水千古秀》精彩首演,话剧《八步沙》、舞剧《飞将军李广》、陇剧《大禹治水》等剧目加紧创排。“春绿陇原”正式登陆“学习强国”甘肃平台,打造普惠广大人民群众的“云端”艺术盛宴。    

六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为确保全省文化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全省先后组织“雷霆行动”“暑期整顿”“利剑行动”“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市州交叉暗访”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培训班、督导调研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等,形成全省联动、区域联动、部门联动的综合整治合力,推进法治文旅建设向纵深发展。    

七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中宣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敦煌女儿” 樊锦诗当选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意见》,启动了马家窑遗址等黄河文化主题史前遗址公园设计方案,推动开展伏羲庙等数字化保护勘察项目,全系统全方位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八是“如意甘肃”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一会一节”被文旅部赞誉为文旅融合的典范;联合相关省区组织开展“环西部火车游”推广营销活动,联通陆海丝路,全面打响“环西部火车游”旅游品牌。建立“如意甘肃”网红直播孵化基地;创造全国第一个省级文化旅游短视频直播集群;精心策划“丰收了·游甘肃”文化旅游惠民活动,全方位展示了“如意甘肃”品牌形象和文旅魅力。    

回顾十三五,甘肃入境游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3.8%50.4%,年均增长38%43%。近4年来,甘肃累计接待游客11亿人次、综合收入754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显示出增长和增效两旺的良好势头。    

展望十四五,甘肃文化旅游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全面振兴与实现新增长尚需时日,“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合力仍需加强,人均文化旅游消费水平提升仍将面临较大挑战。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激发乡村文旅消费潜力。积极探索建立甘肃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景区旅游多级联动发展机制。大力宣传“甘肃人游甘肃”活动,激活文化旅游市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速推进陇东、河西、陇东南、甘南临夏等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第二抢抓机遇,做大做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线上线下联动,省内省外发力,串点连线,不断推出红色旅游产品。建成一批国内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青少年研学基地、工业遗产保护展示基地和企业精神传承弘扬基地,把甘肃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的新高地。    

第三统筹推进 “(甘肃段)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促进文旅融合。整合各类资源,深入挖掘甘肃长城、长征、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优势。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协调推进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或提升改造一批具有典型文化标识的文化设施和文化场所,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文化标识群落,推进文旅融合。    

第四,促进康养、体育与文化旅游联动发展,不断放大文旅综合效应。甘肃资源禀赋独特,具备培育健康、养生、养老、田园、休闲、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整合资源,积极推动康养体育旅游项目的落地孵化,加速康养、体育和文化旅游融合。    

第五,完善城市群建设协调管理机制,促进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完善城市群建设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全域旅游和“新基建”为抓手,提升城市群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河西走廊区位、交通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支持河西走廊城市群建设,带动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化发展。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最后,我代表课题组,对本书在调研、写作、出版等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的单位与人员,表示诚挚感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