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家学者>离退休研究员>详细内容

离退休研究员

郑本法

个人简介

郑本法研究员1948年12月生于河南新蔡。

197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原任8455线路检测中心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甘肃省旅游咨询专家,现已退休。

1983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旅游社会学这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研究,是中国二十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最早从事旅游科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因出版中国第一部《旅游社会学》专著,被学界誉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主要成果-著作类

1、出版《旅游与社会》(人民出版社1988年)。
2、《旅游社会学》(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
3、参编《社会学词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4、《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
5、《中国丝绸之路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等多部。

主要成果-论文类

1、《怎样看待“进”和“退”》(《社会科学》1980年第2期)。
2、《“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值得研究》(《科社参考》1981年第2期)。
3、《戊戌变法的一个教训》(《史学月刊》1984年第2期)。
4、《关于人才的几个问题》(《社会研究》1985年第1期)。
5、《社会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经济》1986年第1期)。
6、《社会文化刍议》(《学习与探索》1986年第2期)。
7、《旅游社会学概论》(《社会学》1986年第6期)。
8、《试论旅游人口分布》(《旅游经济》1987年第1期)。
9、《旅游对文化的需求》(《旅游经济》1991年第2期)。
10、《“放宽政策”献疑》(《社会》1991年第8期)。
11、《旅游和对旅游的社会学研究》(《旅游研究与实践》1992年第4期)。
12、《绝世珍宝——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光明日报1992年4月11日)。
13、《关于社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光明日报1992年8月31日)。
14、《论旅游市场条件与经营思想》(《旅游经济》1992年第5期)。
15、《伏羲故里话伏羲》(光明日报1992年10月31 日)。
16、《凉州会谈与白塔寺》(光明日报1993年8月9日)。
17、《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发展的一种模式》(《甘肃民族研究》1984年3、4期)。
18、《伏羲文化与天水旅游》(《旅游学刊》1994年第4期)。
19、《旅游资源刍议》(《旅游经济》1995年第2期)。
20、《天马东来与丝绸西运》(《东方文化》1995年第5期)。
21、《人文始祖伏羲氏》(《甘肃画报》1996年第2期)。
22、《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与大西北旅游业的优势》(《人文杂志》1996年第5期)。
23、《旅游社会学概说》(《旅游经济》1986年第6期)。
24、《神话不是伪科学》(光明日报1996年7月15日)。
25、《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旅游经济》1996年第6期)。
26、《客人永远是对的》(《开发研究》1996年第6期)。
27、《“闲暇时间”不等于业余时间》(光明日报1996年12月21日)。
28、《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社科研究参考》1997年第1期)。
29、《应纠正“来华旅游者”的定义》(新华通讯社《国内动态清样》1997年7月7日)。
30、《香港回归与中国旅游》(《现代行政》1997年第2期)。
31、《旅游产业的十大功能》(《旅游经济》1998年第5期)。
32、《旅游业的本质和特点》(《旅游经济》1998年第6期)。
33、《陇南可走旅游扶贫的路子》(《要论与对策》1998年第11期)。
34、《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旅游管理》2000年第1期)。
35、《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感言》(《社科纵横》2000年第3期)。
36、《市场经济条件与思想道德建设》(《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37、《敦煌:中国的文化奇迹》(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
38、《需要理论与旅游动机》(《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39、《庆阳革命老区旅游扶贫考察报告》(《开发研究》2000年第6期)。
40、《荒凉也是一种美丽》(甘肃日报2000年12月28日)。
41、《麦积山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日报2001年2月15日)。
42、《庆阳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2001年第6期)。
43、《伏羲的传说与原始婚姻制度的变革》(《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44、《机遇大于挑战》(《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45、《走生态旅游之路》(甘肃日报2003年6月25日)。
46、《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47、《西部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48、《加强科学决策搞好旅游开发》(《甘肃日报》2004年12月8日)。
49、多姿多彩的庆阳“红色旅游”(甘肃日报2005年4月6日)。
50、《增添兰州城市魅力》(中国旅游报2005年4月15日)。
51、《兰州当建丝绸之路博物馆》(甘肃日报2005年5月18日)。
52、《甘肃旅游形象刍议》(甘肃日报2005年6月29日)。
53、《王牌与品牌—旅游宣传促销中的误区》(中国旅游报2005年7月8日)。
54、《提升兰州的“行”与“游”》(中国旅游报2005年11月25日)。
55、《丝绸之路与中国旅游》(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年11月)。
56、《甘肃旅游产业的资源特色》(《开发研究》2005年4期)。
57、《伏羲文化与甘肃旅游》(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年11月)。
58、《祭祖胜地的历史荣誉和现实悲剧》(中国旅游报2006年6月23日)。
59、《伏羲文化的三个问题》(《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60、《甘肃旅游业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社会蓝皮书》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61、《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62、《武威创建天马苑之我见》(《开发研究》2007年第6期)。
63、《旅游开发建设应有科学依据》(《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64、《加快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三点对策》(《文化蓝皮书》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65、《丝绸之路与景泰旅游》(《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
66、《唱响白马文化,促进旅游扶贫》(《要论与对策》2008年第24期)。
67、《兰州:黄河之都,丝路重镇》(《兰州日报》2008年4月1日)。
68、《留住西狭的原汁原味》(甘肃日报2008年5月14日)。
69、《魂牵梦绕盐井镇》(《甘肃日报》2008年5月28日)。
70、《灾后重建勿忘旅游发展》(兰州日报.2008年6月5日)。
71、《打造兰州旅游精品》(兰州日报2008年12月3日)。
72、《伏羲:中华武术之根》(《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73、《白马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74、《依托漳盐文化,做强漳县旅游》(《文化蓝皮书》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75、《联合国西班牙千年发展基金中国文化与发展伙伴框架项目•少数民族参与式社区旅游发展基线报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对外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2009年11月)。
76、《甘肃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建议》(《文化蓝皮书》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
77、《水文化与旅游活动》(《水文化与甘肃社会发展》长江出版社2010年3月)。
78、《白马民俗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地位》(《中国首届白马人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待版)。
79、《敦煌文化的旅游价值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敦煌历史文化的价值与文化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待版)。
80、《树立鲜明形象,打造旅游精品》(《甘肃省老干部建言献策录》中共甘肃省委老干部工作局编2012年)……等。

主要成果-项目类

主持、参加或评审国家和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主持或评审甘肃省旅游规划多项。
1、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教科文组织聘请,为云南、贵州5个少数民族村寨做过旅游规划。
2、参加世界银行世界银行TCC5项目,对湖北省恩施市和宜昌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云南省红河州的7个少数民族村寨进行考察,已写出考察报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和发展项目•项目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
其论文《旅游业的本质和特点》和专著《旅游社会学》分别获甘肃省第七、八次社会科学最高奖。其事迹被收录《中国学者词典》《世界人物辞海》《世界名人词典》里。

手机版